政策与质标

你好!欢迎光临云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网站!今天是

首页 > 政策与质标

政策与质标

法律知识 质量 标准 政策法规

关于《昆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政策解读

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浏览量:594日期:2022-09-1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国家层面,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省级层面,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市级层面,科技创新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对昆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迫切要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一、 编制背景

本规划是全市36个专项规划之一,昆明市科技局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建议,召开数十场实地调研座谈和意见征询,组织开展省内外调研、县区调研,围绕R&D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服务业发展等专题开展深入研究。依据《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结合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的重要指示要求编制而成,是我市“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突出3个方面:一是体现“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一时代特征,在规划思路、任务部署上充分体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二是体现科技引领支撑重要领域高质量发展,在任务部署上聚焦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对外合作等方面,不断增强科技自身能力建设,构建全域创新的新发展格局。三是强化区域统筹协调创新发展,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园区彰显科创特色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链式联动,融入全市科技创新布局。

二、 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五个板块,共19个章节:

第一板块,用两个章节总结了“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板块,用两个章节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形势。

第三板块,用五个章节分别阐述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第四板块,用七个章节明确了主要任务,即: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科创中心、加强创新主体建设、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引领生态文明、加大创新人才培引力度、扩大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第五板块,用三个章节提出了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创新政策保障和加强规划督查考核等3项保障措施。

三、 特色亮点

(一)设定有高度的奋斗目标

2020年,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年的目标是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昆明正处于以要素、投资驱动向以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阶段,以科技“强引擎”引领产业“加速跑”,在特色产业自主创新、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科技营商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形成昆明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昆明市未来5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为此,规划提出在2025年昆明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国际竞争力加速提升,深度融入国际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总目标。

同时设置了14项量化指标:一是对接《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设置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项指标。二是对接《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体系》,设置了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量(含国际研发机构和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国际专利申请量(PCT)3项指标。三是结合我市实际设置了5项指标。其中,为深入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为创新创业深植成长土壤,设置“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这一指标;为补齐科技创新人才短板,设置“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数量”这一指标;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把昆明打造成为国内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枢纽,设置“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和“技术转移经理人数量”两项指标;为体现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发挥,设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数量”这一指标。

(二)找准有精度的功能定位

分别着眼全球视野、全国范围、西部地区,找准昆明科技创新工作的功能定位。一是发挥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前沿的独特优势,依托“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二是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中国健康之城,发挥昆明资源优势,成为全国特色资源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三是把科技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全国科技营商环境建设先行区。四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成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区。

(三)谋划有广度的空间布局

规划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以“核心引领、示范带动、协同联动、辐射扩散”为主要思路,构建“一核三区”的科技创新空间格局。

一是科技创新核心区。包括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区以及云南滇中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形成以“6+3”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核心区,6个城区依托各自科创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打造昆明科技创新的动力源、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引领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阵地,集中创新资源主攻引领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以创新要素为核心的联动发展格局,打造全省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二是科技创新示范区。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富民县、宜良县、石林县、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围绕各县(市)区主导产业,着力推进昆明市及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实用技术的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推进工业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推进科技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康养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通科技与产业、经济、社会结合的“最后一公里”,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推广的示范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三是科技创新联动区。链接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实现联动发展,发挥昆明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以打造国内优质科创资源与南亚东南亚、金砖国家对接的科技桥梁和通道为目标,依托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金砖国家合作伙伴)、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国际合作枢纽关联城市,建立常态化科技合作机制,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四大创新圈,构筑昆明科技更加广泛的“朋友圈”。

(四)部署有力度的重点任务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强化需求导向。一是把握“双循环”发展战略机遇,部署区域性国际科创中心六大建设任务,即:重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科教融合示范区建设、高质量产业园区建设、人才柔性集聚地建设。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实现创新型企业精细化梯度培育、中小微科技企业苗圃培育、高成长型企业遴选提质、领军企业专项扶持,实现各类科技创新主体能力跃升。三是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新制度供给,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加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水平,引导科技服务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四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通过建设创新型科技楼宇、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等方式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模式,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五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切入点,提升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先进科技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六是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七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高效流动,加强省内协同创新、融入国内创新圈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水平。


相关文件: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分享: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2022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侧悬浮窗 郑州塑博会
侧悬浮窗-左侧(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