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质标

你好!欢迎光临云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网站!今天是

首页 > 政策与质标

政策与质标

法律知识 质量 标准 政策法规

企业视角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理解与运用(五)

来源:康思律师事务所浏览量:277日期:2025-06-10

【法条链接】

第五章 规范经营

第三十四条 民营经济组织中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开展党的活动,在促进民营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三十五条 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

运用建议:

1.关注政策导向。企业可关注“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根据国家需求调整自身业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源投入与国家目标相匹配。

2.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丰富产品种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法条链接】

第三十六条 民营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劳动用工、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网络和数据安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得通过贿赂和欺诈等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妨害市场和金融秩序、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机关依法对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运用建议:

1.主动防范法律风险。涵盖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注重廉洁建设。预防商业贿赂行为,加强法治培训,特别要防范行贿引发的刑事犯罪风险。

【法条链接】

第三十七条 支持民营资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加强风险防范管理,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做优主业、做强实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运用建议:

1.依法规范经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建立健全市场、财务、法律等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2.做优主业、做强实业。企业应明确自身主业,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核心业务,避免过度多元化或盲目涉足不熟悉的领域。

【法条链接】

第三十八条 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者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实现规范治理;依法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组织中的工会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挥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民营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准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

运用建议:

1.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形成权责清晰、协调运转的治理机制。

2.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有章可循。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重员工关怀,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培训机会、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法条链接】

第三十九条 国家推动构建民营经济组织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推动民营经济组织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及时预防、发现、治理经营中违法违规等问题。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营造诚信廉洁、守法合规的文化氛围。

运用建议:

1.加强廉洁风险防控。企业应识别和评估经营过程中的廉洁风险点,如招投标、采购、销售、财务管理等环节,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2.加强法治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法治培训,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法条链接】

第四十条 民营经济组织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防止财务造假,并区分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收支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收支,实现民营经济组织财产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财产分离。

运用建议:

1.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务合规。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确保账目清晰、数据准确,避免财务造假行为;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避免资金链断裂、财务造假、税务风险等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2.区分企业财产与经营者个人财产。为生产经营活动设立独立的财务账户,与经营者个人账户严格区分,避免资金混同,防止因财产混同引发法律纠纷。

【法条链接】

第四十一条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扩大吸纳就业、完善工资分配制度等,促进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运用建议:

1.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包括技能培训、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文化培训等内容。

2.建立导师制度。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员工或管理人员指导新员工或基层员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传承。

3. 完善工资分配制度。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制定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避免内部薪酬差距过大;通过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的方式,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法条链接】

第四十二条 探索建立民营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民营经济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应急救灾等活动。

运用建议:

参与公益慈善,彰显企业担当。企业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参与扶贫、教育、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公益活动,或与政府、社会组织、其他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力。

【法条链接】

第四十三条 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在海外投资经营应当遵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传统,维护国家形象,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活动。

运用建议:

1.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文化习俗,维护国家形象。企业“出海”发展前,应全面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经营活动合规;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和价值观,避免因文化差异引发冲突或误解。

2.坚持国家安全和利益至上。企业应识别和评估海外投资可能涉及的国家安全风险,确保不涉及敏感领域或关键基础设施。

 

分享: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公布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侧悬浮窗-左侧(金伟)
雅展